教育創新與輔助科技應用:數字點創意教學

  • 2024-10-29
  • 李汎庭
教育創新與輔助科技應用 教育創新與輔助科技應用

摘要

課程簡介 
「教育創新與輔助科技應用」是一門為教育工作者設計的專業課程,旨在幫助他們掌握最新的輔具技術,提升有特殊需求學生的學習成效。課程涵蓋教育輔具與創新概念、數字點教學技術、溝通、數學與讀寫輔具,以及數位學習輔具的應用與未來發展,課程結合成功的教學案例和實際操作示範,強調實務的應用。學員將學習如何在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中有效使用輔具,支持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推動SDG4所提倡的教育公平與包容性,實現優質教育的願景。



課程特色 
1. 實務導向:課程結合了實際教學案例與輔具操作實作,讓學員能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教學中。
2. 輔具多元應用:涵蓋數字點多元輔具設計原理之應用,支持視障、多障學生的溝通、數學、讀寫和數位學習等需求。
3. 法規與人權結合:將《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特殊教育法》之人權保障融入課程,確保每位學生的學習權利。
4. 對接SDG4目標:課程推動SDG4優質教育理念,著重教育公平與包容性,並支持終身學習機會。

 

課程目標


藉由修習「教育創新與輔助科技應用」這門課,學生們可以學習到以下重要觀念:
1.教育公平與包容性:學生將理解如何通過輔助科技推動教育公平,特別是在融合教育中,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獲得與其他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這與SDG4的包容性教育理念緊密相連。
2.輔助科技的應用與創新:學生將深入了解輔助科技的運作原理和實際應用,包括數字點認知溝通輔具、數學和讀寫輔具等。他們還會學習如何將輔助科技整合到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並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3.個別化學習:學生將學習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利用輔助科技設計個別化教育計畫(IEP),從而落實個別化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4.教育中的人權保障:課程將幫助學生理解教育中的人權概念,特別是每位學生的表達權、讀寫權及平等受教權,並強調輔助科技在保證這些權利中的重要性。
5.法律與政策實踐:學生將熟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特殊教育法》中關於受教權、融合教育、輔助科技應用等法律條款,並學習如何在實務中遵循這些政策,以保護學生的權益。
6.數位學習與終身學習:學生將探索數位學習輔具如何促進學生的數位技能發展,並推動終身學習機會。這符合當今教育數位化轉型的趨勢,並支持學生在數位時代的競爭力。
7. 實務操作與應用:通過深入瞭解數字點輔具技術,學生將掌握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這些工具,為特殊需求學生提供具體的學習支持。
總結來說,學生通過這門課程將不僅學習到輔助科技的理論知識,還能掌握實際應用技能,並能夠以創新、包容的方式推動教育的公平性與優質教育。

授課教師

楊淑君老師


教師簡介

楊淑君老師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特殊教育所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所,現為亞洲大學數位媒體系博士候選人和別是巴教育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和執行長,自大學畢業進入特殊教育領域,迄今31年,從班級教學到教育治療,授課學生的障礙類別廣泛,包括智能障礙、自閉症、到視多障、視聽雙障等多重障礙。在教學過程中,從各類特殊生的各種學習需求,研發出獲得發明與新型多項專利的數字點認知溝通輔具,以輔具和創新、創意教學滿足特殊學生的基礎教育,致力保障其受教權、表意權和社會參與,創造終身學習的未來。

課程進度表

單元 1:障礙觀點與多元輔具介紹

單元 2:教育創新與輔具應用

單元 3:輔助科技與個別化教學

單元 4:數字點設計理念與應用

單元 5:期中考

單元 6:數字點溝通輔具與教學案例

單元 7:數字點數學輔具與教學案例

單元 8:數字點注音符號系統與教學案例

單元 9:數字點數位學習與未來發展

單元 10:期末考

課程內容


1. 障礙觀點與多元輔具介紹 
   - 認識障礙的社會與人權模式發展,介紹各類輔具,包括行動輔具、溝通輔具、教育輔具等,並討論實際應用與補助申請。
2. 教育創新與輔具應用 
   - 了解教育議題、創新、輔具發展及其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
3. 輔助科技與個別化教學 
   - 介紹如何將教育與相關輔具整合到個別化教育計畫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4. 數字點設計理念與應用 
   - 深入探討數字點的設計與教學原理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5. 數字點溝通輔具與教學案例 
   - 學習如何應用溝通輔具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6. 數字點數學輔具與教學案例 
   - 探討數學輔具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障礙與學習困難。
7. 數字點注音符號系統與教學案例 
   - 使用創新符號和學習技巧,建立學生讀寫能力。
8. 數字點數位學習與未來發展 
   - 應用數位學習輔具促進數位技能發展和公平學習機會。

評分標準


平時隨堂測驗:八次共佔80%
期中考試:佔 10%
期末考試:佔 10%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60分Grade Memo:max grade 100 point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本課程無須背景知識,適合所有對心理學、社會學、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或障礙研究有興趣的學習者修習。

建議參考書目


1.Sternberg, R. J., & Sternberg, K. (2017). 認知心理學 (李宏鎰, Trans.). 新加坡商聖智學院.
2.錡寶香. (2021). 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心理出版社.
3.詹士宜, & 楊淑蘭 (Eds.). (2017). 突破數學學習困難:理論與實務 (心理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
4.Chen, D., & Downing, J. E. (2019). 視覺多重障礙學生的觸覺策略 促進溝通及學習技巧 (蕭斐文, Trans.). 台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5.楊熾康 (Ed.). (2015). 溝通輔具服務工作手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6. 李淑貞, & 余雨軒. (2011). 2011輔具資訊手冊─CNS 15390輔助科技分類技術手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7. 輔具資源入口網. (n.d.).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https://newrepat.sfaa.gov.tw/home